赵 勇 《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主编
李德华 《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副主编
对于招标采购专业人员(以下简称招采人员)来说,不仅要学习方式方法,还要掌握其中的规矩和规律。“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是招采人员能力评价测试的基础科目,对应的辅导教材为《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对实务、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科目考试所需的专业实务、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考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的。
第一、夯实专业基础。学习基础理论为招采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不仅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基础理论,还涉及公共资源交易、供应链管理、绿色采购等专业领域。这种系统性学习能有效提升专业人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促进全方位能力提升。基础理论的掌握是招标采购实务、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更高层次技能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理论,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知识,更好地适应招标采购国际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趋势。
第三,增强法规与合规意识。本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及其背景和精神。招标采购工作要求专业人员熟知法律框架,尤其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法律政策时,能够快速适应并正确运用,以保证招标采购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第四,应对行业变化与发展。随着供应链采购、绿色采购、战略采购、智慧采购等新概念的兴起,招标采购领域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基础理论能够帮助专业人员及时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专业性和前瞻性。
第五,提升职业水平与竞争力。对于参加能力评价测试的考生而言,掌握基础理论是通过考试、获得行业认可的重要保障。同时,这种学习也能帮助专业人员在职业发展中奠定扎实的基础,提升行业竞争力。
总体来说,学习《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不仅能提升个人专业能力,还能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和变化,助力职业发展。对于招采人员而言,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一)科目名称的历史沿革
招采人员能力建设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相应考试(测试)的基础科目名称也有所变化:(1)2009年至2014年,施行职业水平考试阶段。考试科目名称为“招标采购法律法规与政策”内容主要集中于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政策;(2)2015年至2018年,施行职业资格考试阶段。其中2018年的工作安排为考试收尾,考试科目名称为“招标采购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完善了招采人员知识结构的构建,突出专业知识对招标采购工作的基础性作用;(3)2019年至2023年,施行招采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评价阶段。测评科目名称为“招标采购法律法规”,因主要面向初级招采人员能力评价测试者(已通过初级招采人员能力评价测试者,在参加中级测试时免考该科目),内容主要为招标采购法律相关内容;(4)自2024年开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版)》将招标采购专业人员纳入新增职业岗位为契机,将其定位为职业水平测试。考试科目名称相应调整为“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辅导教材调整为《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内容综合了以往基础科目的内容。
(二)科目知识体系的特点
新调整后的《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知识体系较以往各阶段版本变化较大,主要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基础性知识。系统介绍了其他科目所需的专业实务、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各类基础知识;(2)突出理论性。系统介绍了招标采购所涉及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理论;(3)注重全面性。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各领域公共资源交易均有涉及;(4)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创新地增加了供应链采购、绿色采购以及新的法律环境下的行业合规等知识内容。
《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知识体系涵盖了招标采购的基本理论、主要法律制度等内容,具体包括七个方面:(1)招标采购概论。主要介绍招标采购的概念与分类、交易规则与采购方式、招标采购的目标与原则、招标采购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招标采购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招标采购的知识体系等内容:(2)招标采购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市场理论、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内容;(3)招标采购的管理学原理。主要涉及相关概念与原则、招标采购战略管理、招标采购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要素及控制等内容;(4)招标采购的法律基础。涵盖法律范畴、法律关系、法律原则、监督与救济、法治环境建设等内容;(5)国内外招标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包括国内各层级法律及政策、标准等文件以及国际组织采购规则等内容;(6)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民商事、竞争、投资建设、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以及救济等法律概览;(7)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主要涉及公共资源交易基础知识、公共资源交易类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等内容。
(一)学习资料的定位与使用
目前,考生可获取的本科目学习资料主要包括考试大纲、辅导教材、习题等。各类资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特点与作用各不相同,这些资料相互配合,构成了有机的学习资料体系。
1.考试大纲是考试的唯一依据
除考试大纲外,其他资料仅起参考作用。本科目的考试大纲作为其他科目的基础,涵盖了其他三科的全部基础知识范围。考试大纲具有高度概括、伸展性强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其虽然是考试的唯一依据,但是对考生学习的直接指导作用不够,仍需其他学习资料予以补充。
2.辅导教材是夯实考生基础知识的主要参考资料
虽然自《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职业资格/水平类考试的教材不再统一指定,但是将教材定位于辅导作用是合乎规定的。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组织编写的本科目辅导教材《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旨在深化落实考试大纲的具体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应试以及学习、工作中所需的各类招标采购基础知识。
3.习题是直接面向考试答题的重要参考资料
高水平的习题在题干背景、设问角度、参考答案等方面均与真题相当或相近,通过足够数量的模拟训练,能够帮助考生克服思维与答题协调衔接难题,准确把握答题要领,解决因熟练程度不够造成的隐性失分问题。当前图书市场上有不少水平较高的习题集可供使用,如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组织编写的招采人员能力评价测试习题类资料就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系统化学习
本科目所涉知识领域较多,专业技术、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知识均有涉及。考生可以在通过辅导教材建立起完整知识框架的基础上,采用章节学习法等方式进行学习,最终落实到具体制度或条文等理解层面。
1.通读教材,构建知识地图
在学习《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时,考生应首先略读全书,了解大体的章节结构和内容范围。在此基础上,将教材各章内容要点汇总成知识地图,建立初步的知识框架,并了解体会各章节的相互关联性。
2.章节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考生可以通过章节学习,全面掌握招标采购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专业技术以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各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而逐步深入掌握各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
3.重点制度和条款的深入理解
以法律为例,仅理解法律范畴等基础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掌握招标采购法律制度以及与招标采购密切相关的其他民商事法律等内容。涉及法律政策条文的,本科目与其他科目的要求有所不同,通常不要求像实务、合同管理等科目那样综合运用分析,但是对于常见的对错应能够分辨清楚,并能够准确理解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或政策目标。
4.行业前沿知识的重点把握
当前,数字化、专业化、集约化、协同化(以下简称“四化”)已经成为招标采购领域的发展趋势,辅导教材以较大篇幅对相应基本理论、制度和知识进行了介绍。考生可以结合行业发展新要求,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突出学习重点,牢牢把握供应链采购、数字采购、绿色采购等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内容。
(三)巩固、总结与查新
1.按计划多轮次学习
本科目所考查的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等学科是以记忆为基础的理解和运用。对陌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考生需要反复记忆、吸收理解,并在合理周期内坚持复习、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2.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考生在多轮次的学习中,要坚持做好笔记,不断将书读透、读薄,将重要内容浓缩成易于复习的要点。可以通过表格或对比方式进行总结,例如对比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在具体规定方面的异同。对于反复学习仍易遗忘的知识或容易做错的题目,采取专项记录等方式予以解决。
3.关注最新法律政策的出台
由于社会关系变动性强,我国法律和政策的调整也较为频繁。国家级考试命题对于考试辅导教材交付印刷前较新的法律、政策修订内容,尤其是体现行业发展趋势的“四化”等内容,关注度相对较高;对于交付印刷后的法律、政策修订内容,原则上采取回避的做法。因此,考生应时刻关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变化,及时对复习侧重点作出调整,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