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标投标云网 南京招标投标协会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研究
“双碳”目标下公路工程绿色采购实施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5-07-21

“双碳”目标下公路工程绿色采购实施路径分析

杨睿 天津市恒捷市政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高嵩,天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公路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在落实“双碳”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到2025年,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公路工程领域直接关联建材生产、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全链条,其碳排放强度优化对实现“双碳”全局目标至关重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明确提出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要求,为公路工程绿色转型指明了政策方向、确立了行动坐标

公路工程绿色采购政策框架与实施现状

“双碳”目标驱动下,公路工程绿色采购正从国家顶层设计向地方实践逐步深化。多维度的制度规则框架体系不断完善,形成纵向贯通的闭环管理机制。这一制度基础的持续夯实,不仅为绿色采购实践提供了政策依据,更为后续试点推广搭建了可操作、可复制的实施框架。

多维度夯实制度基础

目前,公路工程领域已初步形成绿色采购政策框架基础,为开展绿色采购活动制定了总体方向。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国办发(2024)33号)要求,开展政府采购支持公路绿色发展试点,适时将碳足迹管理有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在地方配套政策上,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的《天津市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津交发(2022)255号)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资源集约循环利用,到2025年,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均达到100%,建设一批“零碳设施”等目标。

从试点到规模推广的探索

2024年7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任务(第一批)有关工作的通知》(交办规划函(2024)1356号),部署包括基于“双碳”目标的公路工程固废全链开发与规模化应用在内的25个公路工程试点项目。在公路养护方面,2024年度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聚焦科学养护、智慧养护、绿色养护、集中养护、长周期养护五大方向、覆盖江苏、陕西等24个省(区、市),其中天津市G205国道绿色养护工程颇具代表性。该工程在施工中融合钢渣铁尾矿多源全固废厂拌热再生技术、复合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技术等5项先进绿色创新技术,实现了降低养护成本、减少污染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此外,各地在绿色建材的采购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天津市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建设电子卖场绿色建材特色场馆,开辟了绿色建材电子化采购新渠道。

公路工程绿色采购实施过程中的堵点

2025年1月,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财库(2024)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36号文的附件中包含了《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采购需求标准(2025年版)》(以下简称2025年版标准)。根据2025年版标准可知,绿色建材目前的主要推广应用领域集中在建设工程方面。但从建材种类上看,很多绿色建材同样属于公路工程常用范畴(见表1)。当前,推进公路工程绿色采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制定针对公路工程行业绿色采购的具体实施细则,填补政策空白。同时,还要继续研究破解传统公路工程材料高碳锁定的难题。例如,沥青作为公路工程常用材料,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受既有技术路径、产业结构影响,目前仅能在工艺层面进行绿色研发,还没有成熟可替代的同类型产品。结合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建设、养护工程试点,考虑公路工程与建设工程的区别,需要进一步探索绿色技术的产业化路径,使之转变为可复制、可量化、可广泛应用的绿色建材产品。

1 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建材分类情况

类型

一级目录

二级目录

必选类绿色建材

主体和地基基础材料

钢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钢筋

围护结构材料

门窗、保温隔热材料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隔墙材料、涂料

可选类绿色建材

围护结构材料

砌体材料、外墙板、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13种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纸面石膏板、墙面陶瓷砖(板)、木地板、卫生洁具等21种

设施设备

管材管件、冷热源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13种

注:加粗字体的材料同时为公路工程常用材料。

公路工程绿色采购实施路径

在制度框架基本成型的背景下,公路工程绿色采购应着力构建“制度牵引十模式创新”的实施路径,通过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验证的技术指标,建立覆盖材料研发、生产认证、采购应用的闭环管理体系,推动绿色采购从政策设计层面向工程实践层面延伸。

推动绿色采购由制度设计到实践落地

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研究出台支持公路工程绿色采购的具体方案,明确政府投资、国有资金投资的公路工程项目应全面采用绿色建材,并鼓励其他投资方式的项目积极使用绿色建材。通过完善既有政策,强化对公路工程绿色采购的政策支撑。参照2025年版标准,结合公路工程特点,聚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改性沥青、再生骨料、光伏建材等核心品类,制定符合公路工程行业特点的需求标准和指标体系。对符合标准的产品实行动态目录管理,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的方式,保障目录内产品质量。此外,探索优化市场推广模式,引入全过程专业咨询和独立机构检测认证服务,实现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管理,带动全过程咨询企业和认证机构及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协同发展。

推动绿色采购既有“益”又有“利”

公路工程绿色采购既要保证生态效益,也要避免让承建单位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这就需要财政、税收及金融领域协同发力,为绿色采购提供相应支持。除了对绿色采购项目优先开展工程价款结算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等已有措施,在项目概算、预算审批环节(如因计划采用绿色技术、绿色建材导致成本增加的),可以考虑按程序将其计入总投资,从源头上保障绿色采购资金支持。在落实国家现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采取支持满足条件的绿色建材生产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支持绿色采购企业按照绿色建材使用情况享受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从绿色建材生产、使用两端降低其成本。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公路工程行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开发针对公路工程绿色建材生产研发企业的绿色保险种类,利用金融工具全面支持绿色采购发展

推动绿色采购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36号文要求,要积极推进绿色建材电子化采购交易,逐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绿色建材产品纳入电子平台交易,提高绿色建材采购效率和透明度。目前,全国各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建设,纷纷开始进行数智化转型探索,这为公路工程绿色采购纳入电子平台交易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打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全国绿色建材认证(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联系,将更多符合标准的其他绿色建材种类纳入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可提供绿色采购各方主体入驻、专家评审、产品交易管理、合同管理、数据分析、行业监管等诸多功能,为绿色采购全程线上办理提供强大助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公路工程绿色建材的采购需求情况,将有助于在用量较大的通用绿色建材类型上探索带量集中采购,进一步降低绿色建材的使用成本。

公路工程绿色采购的发展趋势

公路工程绿色采购只是“双碳”目标下绿色公路建设之中的一环,想要全面推动其发展,还需要从技术转化、装备换新、区域协同等角度多向发力,为公路工程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动力源泉。

以技术转化增加绿色建材种类

技术转化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当前,应大力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工程应用转化,持续挖掘既能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又有助于实现绿色低碳的新型绿色建材。以河南省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其采用的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技术,使用工业废渣替代了高能耗的水泥,在解决工业废渣处理难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高速公路路基填筑的成本。此外,要聚焦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任务,加快公路废旧材料、粉煤灰、炉渣石等资源节约利用技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节能降碳技术的转化进程,持续丰富绿色产品种类,为公路工程绿色采购提供更多、更优的选择。

以装备换新提升绿色施工能力

依据《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和《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规(2024)53号),公路工程行业要加速淘汰落后低效设备。例如,天津市出台了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政策,使公路工程施工用上更加环保的新装备成为可能。公路工程施工机械普遍价格昂贵,先试后买,体验后再下单,可以解决企业“怕买错”的顾虑。买设备能拿补贴,还有融资增信、保险支持和金融服务对接,使企业更新设备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此外,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公路工程设备换新,也是推动公路工程绿色采购发展的有效办法,这为以装备换新提升公路工程绿色施工能力铺平了道路。绿色装备的普及广泛应用,将不断丰富绿色采购产品库,对充实绿色采购内容、扩大绿色采购规模、深化绿色采购实践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以区域协同助力资源再生水平

区域联合固废利用,是公路工程行业正在探索的环境友好型资源再生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将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转化为公路工程建设材料,减少对天然砂石、水泥等传统建材的依赖。在此基础上,加强跨区域协同利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有助于公路工程加速实现绿色、低碳、环保的目标。为了推动区域联合固废利用,需强化政策支持与市场规范,推动区域固废利用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其在采购中更具竞争力。区域联合固废利用将进一步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循环效率,保障固废利用产品的供应,还能为公路程绿色采购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有效推动公路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公路工程绿色采购已成为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当前,亟须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现有制度框架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逐步突破由试点到规模化推广的实践瓶颈。在实践层面,公路工程绿色采购需加速从顶层规划向实践落地转变,既需通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增强市场内生动力,也应借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数智化、标准化管理,提升执行透明度与监管效能。展望未来,技术创新与区域协同发展将成为关键突破口:一方面,要加快绿色建材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推进施工装备低碳升级,增强绿色采购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化区域协作机制、优化再生资源循环体系,为绿色采购的长效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绿色采购不仅是“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更将成为公路工程领域系统性变革的支点,需要全行业凝聚共识,为建设可持续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撑。